近年来,舞阳县按照省、市侨联工作部署,持续优化侨资企业营商环境,创建省级“侨胞之家”,为侨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三个到位”,当好侨资企业的店小二
全县现有国外境外人员700多人,港澳台侨人员200多人。有不少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社会上有影响的“四有”人士。现有亿达薄膜、广恒电子、久隆实业、红满天食品、国牧环保、舞莲面粉、阳光禽业、维立特化工和正丰农贸等一批涉台涉侨企业。有贾湖酒业、华宝食用菌、同心房地产和良木教育等一批海外资金参股企业。捐建项目1个,在建在谈项目4个,投资总额近30亿元。
引领到位,凝聚“向心力”。该县扛牢主体责任,强化协调联动,扎实做好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创新工作。在14个乡镇建立归侨侨眷维权工作站,打通密切联系归国留学人员的“最后一公里”。
落实到位,暖心“零距离”。按照“澄底子 育亮点 出经验 走前列”的工作思路,健全涉侨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倾听呼声,纾困解难。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侨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侨企做大做强。创建全市台侨人士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免费提供岗前技能培训、免费鉴定发证,开通了侨企用工“直通车”。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努力构建多元化、立体化服务体系。
谋划到位,画好“同心圆”。支持侨界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公益事业中奉献爱心,充分彰显侨界人士的家国情怀。发挥归国留学人员的智力优势,推动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企业孵化“小升规”、专业团队招商和科技研发,把侨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施“四轮联动”,争做为侨服务的贴心人
政策推动,人才引进卓有成效。县委县政府围绕中央、省委出台的“惠台31条”“惠台26条”“惠台60条”等政策,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港澳台侨人士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开展“侨法宣传周”“涉台知识大赛”和创建“侨胞之家”等活动,台侨界人士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
制度驱动,工作机制日益健全。切实为侨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建立侨务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首访负责制,及时对侨务信访案件全面梳理,掌握倾向性、苗头性的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载体带动,合作交流逐渐热络。邀请“世界侨商漯河行”代表团、“探寻中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采访团和印度、西班牙等国外客商来舞考察。
创新拉动,助推发展优势凸显。该县把以侨为桥抓招商作为发挥侨力拼经济的重要载体,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不断创新举措、优化服务,用足用好周交办、月讲评等工作机制,坚持重点项目调度和项目建设周三现场办公日制度,严格要求各分包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积极转变做作风、搞好服务,在项目落地、项目管理、跟踪服务、协调配合上狠下功夫,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出红红火火的良好态势。
狠抓“五个突出”,搭建侨胞之家的连心桥
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格局中谋划和推进“侨胞之家”建设,所在单位党组织定期研究“侨胞之家”工作,积极组织侨界群众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引导侨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突出队伍管理。各“侨胞之家”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建立政治立场坚定、责任和奉献意识强的工作团队,骨干成员熟悉侨务政策法规,了解涉侨事项办理流程。动态了解本区域内侨界群众信息,建立侨界民情档案,及时收集反映侨界呼声,及时回应侨界群众诉求。
突出阵地建设。县卫健委“侨胞之家”县教育局“侨胞之家”办公和活动场所优越,服务设施完备。场所布置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悬挂有侨联统一标识、侨史简介、涉侨政策,突出侨味和行业特色。以赋能提效为引领,在“侨胞之家”阵地上打造“一家两中心”(侨胞之家、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文化交流联谊中心)。
突出机制保障。该县以打造典范“侨胞之家”活动为载体,指导各“侨胞之家”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资料,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平时重大活动有记录、有报道。各“侨胞之家”均有较为稳定、充实的经费来源,能够满足日常活动需求,活动经费开支合理,财务管理严格规范。
突出活动组织。紧紧围绕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和侨界群众的紧迫需求,连续正常开展联谊交流、便民服务、侨情收集、文娱活动、创新创业等方面工作,积极配合县侨联和所在单位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侨界群众参与率高,互动效果好,现已成为侨界群众可信赖的温暖之家、团结之家、奋斗之家。
来源:舞阳县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