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标杆新力量】匠心铸就“中国标准”:豫中新材料董事长芦永军的创新报国路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9-01 浏览次数: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为充分彰显我市广大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营造尊重实业、崇尚实干、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社会风尚,助力我市经济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即日起,“漯河统战”将推出“奋进新时代 标杆新力量”——漯河市新时代企业与企业家风采专栏,敬请关注!


在河南漯河临颍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家并不为大众熟知却在国际细分领域熠熠生辉的企业——豫中新材料有限公司。它从一家仅有30多人的小作坊起步,成长为制定多项行业标准、产品出口全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切,都与它的掌舵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芦永军密不可分。

下岗再创业,技术员的“破茧”之路

1992年,大学毕业的芦永军被分配到县磷肥厂从事研发工作,端上了那个年代令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好景不长,1998年,企业陷入困境,芦永军下岗了。迷茫是短暂的,这位深耕技术一线的工程师,很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领30多名同样下岗的工友,创办一家生产铸造用磷铁的小作坊。

没有资金、没有场地,他们就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利用黄磷副产品搞生产。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创业第一年就实现了160万元的营业收入,完成了从技术员到创业者的艰难蜕变。

创新驱动,填补空白的“突围”之战

2006年,芦永军正式创办豫中新材料。他深知,没有核心技术,企业永远只能徘徊在产业链低端。公司成立之初,他就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将目标直接瞄准了当时依赖进口的“铸造用除渣剂”。

“那时候,我们买来国外的产品,一遍遍分析化验、做配比试验,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芦永军回忆道。经过一年艰苦攻关,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自己的除渣剂产品,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首战告捷,创新的脚步便再未停歇。2009年,公司研发的用硫化亚铁替代硫化铁新工艺,解决了高硫钢冶炼中硫元素稳定的行业难题,再次填补一项国内空白。此后,低钛磷铁、微钛磷铁、高纯硫铁等系列创新产品相继问世,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20%以上份额,更远销日本、美国、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制造”在这一领域响亮世界。

制定标准,从“制造”到“引领”的跨越

真正的行业领军者,不仅是市场的参与者,更是规则的制定者。近年来,豫中新材料受全国铸造标准委员会等国家级机构委托,先后牵头或参与了《铸造用除渣剂》、《铸造用增硫剂》、《硫铁》等6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从“被标准约束”到“为企业定标”,芦永军带领豫中新材料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他将这份荣誉视为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制定标准,不是为了树立壁垒,而是为了用‘中国标准’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的匠心所在,也是报国之途。”

心怀家国,创新者的“反哺”之情

在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芦永军始终没有忘记企业的社会责任。建厂至今,豫中新材料累计捐资400余万元,用于金秋助学、扶贫济困、防疫抗洪等公益事业。

“我的根就在临颍,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企业做得再大,都不能忘了回馈社会。”这位从中原大地走出来的企业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深度与温度。

如今,57岁的芦永军依然奋战在技术研发和生产一线。在他看来,创新没有终点,报国正在当下。他和他所带领的豫中新材料,正如同他们生产的高性能新材料一样,以坚实的内在力量,默默支撑起“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宏伟征程。

来源:市委统战部